近年来,渝水区人民检察院坚持“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协同配合、高效联动”原则,积极建立检察协同联动机制,凝聚多方合力,共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。
一、公开听证,化解矛盾纠纷。围绕案结事了人和政和目标,积极开展检察听证,充分释法说理,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力量参与,凝聚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。如在办理一起非法行医案时,一方面,案件关键证据灭失导致事实无法查清,另一方面,死者家属情绪激动,扬言采取过激行为,案件陷入“案结事难了”的境地。为此,该院在全面调查核实后举行公开听证,通过听证员发表客观中立的意见,承办检察官耐心释法说理,被害人家属看到了检察办案的客观公正,真切感受到检察机关化解矛盾的努力,最终消除疑虑,解开心结,认可存疑不起诉的处理结果。
二、专项监督,促进社会治理。践行“双赢多赢共赢”理念,推动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形成治理合力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。如针对辖区内瓶装液化气销售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问题,主动邀请住建、消防、公安、各乡镇(街道办事处)等职能单位召开瓶装液化气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进会,充分听取被监督对象的意见,认真做好释法说理工作,讨论出台整治实施方案,统筹推进全区瓶装液化气销售行业综合治理,依法取缔非法燃气经营服务点21家,重新选址21家,守护群众“灶台下的安全”。
三、建章立制,推动常治长效。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,围绕堵点、难点问题,推动建立一批管根本、利长远、重实效、促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。与交警支队、区法院等四部门签订《关于“醉驾”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会议纪要》,统一执法标准,凝聚合力,共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,联合区司法局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和法律援助协作机制,做实做深对特殊群体的制度化、常态化法律援助。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,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出台《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,发出检察建议5件,促成27座烈士墓修缮一新。